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臨江市成功實施資源轉型,傳統產業整體提升,走出了一條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以資源加工為主的臨江市,傳統產業面臨危機:比重大,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產業、產品結構不合理。臨江市的決策者深知,資源型城市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改變單一的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在實施轉型中,臨江市呈現出兩種新活力:一方面,礦產資源在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加大“地下”礦產資源勘探力度,尋找新的礦源;另一方面,加大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的應用力度,實現“地下”資源的有序開發與“地上”資源高新技術產業的完美結合。 截至目前,硅藻土新材料產業發展迅速,已培育生成一批資本實力雄厚、研發創新能力較強、市場控制作用明顯的大型硅藻土龍頭企業,其中有亞洲最大的中美合資臨江賽力特硅藻土有限公司。已開發的產品有助濾劑、催化劑、硅藻土基體無毒殺蟲劑、無鹵阻燃劑、瀝青改性添加劑、污水處理劑、塑料和造紙填料、橡膠補強劑、瀝青改性劑等30多個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的新產品、新材料,遠銷亞太、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市場所占份額已達80%以上。 冶金、能源開發、林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在轉型中得到整體提升。臨江市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優勢產業。以體制創新為動力,深化國企改革。2006年,共有34戶國有企業7850名職工完成社會保障體系并軌試點,省屬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接收工作全部結束。相繼引進了德國駛多飛、新加坡邏輯集團、云南慶中公司、大連圣邁等一批戰略投資者。臨江的工業結構正由單一資源型逐步向多元效益型轉變。科技型企業、附加值高的產品開始在工業經濟中唱主角,初步建立起了新材料、礦產業、能源開發、林產加工、醫藥保健食品等為主導的新型工業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