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市建國街道臺興村抓住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契機,多方籌措資金3987.8萬元,拓寬致富渠道,改善基礎設施,培育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 建設新農村,生產發展是關鍵,農民致富是根本。臺興村積極鼓勵村干部和有能力的村民領辦、創辦各類民營經濟和經濟組織,培養了一批有質量、有前途的鄉村“能人”。臺興村現有個體工商戶和專業種植、養殖戶148戶,有資質的專業施工隊17個。已發展標準化日光溫室、標準化果園種植基地435畝,規范化養牛、養鵝、養豬戶16戶。農民劉德發采取種植、養殖、釀酒一條龍發展初具規模。規范化養殖戶陸占海,每年出欄生豬300多頭,在當地發展養殖項目上小有名氣。農民林本海領辦的專業施工隊長年承攬大型水電施工項目,轉移農村勞力160多人實現就業。村里還用100畝地參股,投資3000萬元的宏大水泥廠防塵擴建改造項目已完成前期投入70%,可安排農村勞動力89人。合建的年產27000萬塊混凝土多孔磚和4萬立方米的步道磚廠,230人可實現長年就業。 在拓寬農民致富渠道上舍得動腦筋、下本錢,在村里公益事業建設上更舍得大投入。今年,投資420萬元,完成了7.2公里的水泥路建設,1443戶農民直接受益;投入79萬元,解決了201戶620人的人畜飲水難題;投資15萬元,為120戶群眾安裝了有線電視;投入3.8萬元改造了改造村電網,受益農民達120戶;投入360萬元,建成了702平方米的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除了可安排10人就業外,還可安置孤寡、五保老人96人入住。投入830萬元,砌筑河堤5000延長米,新造耕地100畝,改造中低產田600多畝。投資12萬元完成水閘屯小流域治理工程,使下游群眾免除了水患。 建設新農村,必須要培養新農民。臺興村以培養新型務工農民和產業農民,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為目標,采取“送出去提高、請進來充電”等方式,加大農民培訓力度。每年,村里都花費十多萬元派人到山東壽光、遼寧桓仁、長春、通化等地學習先進實用技術,開闊眼界,提高本領。今年,又選派10名優秀青年到省醫藥技校學習深造。省市農科專家經常被請到村里為農民上課充電,許多農民從中收益。目前,全村有綠色證書的鄉土人才160多人,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236名。村干部孫忠孝多年鉆研農村實用技術,他編寫的《玉米留茬免耕法》技術、《沼氣快速生產》技術,曾被請上吉林農業大學的講壇進行交流,并被《吉林農業》雜志刊用推廣,被群眾稱為“泥腿子”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