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州是图av/欧美日韩av无码在线/五月婷婷在线观看/午夜两性试看

臨江網

 找回密碼
 點這里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臨江老照片
臨江網 首頁 優生優育 學齡前 查看內容

培養兒童獨立性的巧妙方法

2008-6-11 17:38| 發布者: admin| 查看: 8989| 評論: 0

: 兒童, 獨立性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首耳熟能詳的動人兒歌,唱出了深深的母愛,也唱出了孩子對父母無盡的眷戀。愛,是滋潤心靈的雨露,但也可能蛻變為禁錮成長的藩籬。我們贊美父母博大無私的愛的同時,也要看到,如果父母一味用自己愛的羽翼替孩子遮風擋雨,包辦代替,那么當孩子邁出家庭這一溫暖的港灣時,將會因為缺乏獨立性而無法經受社會風浪的考驗,這不是任何一個父母所愿意看到的。

獨立性是指兒童遵循一定的規則,通過發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教是為了不教”,葉圣陶先生的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從一個無助的生物體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的過程。孩子需要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那么,在家庭環境中,應該怎樣有效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了解孩子的發展過程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我們提倡兒童獨立性的培養,并不是要拔苗助長。與其他動物的成長歷程相比,人類的成長要經歷較長的依賴期。在嬰兒期,孩子甚至還不能將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分辨開來。一歲左右的孩子,在邁出人生中獨立行走的第一步時,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喜悅,這是孩子身體獨立能力的展示。隨著年齡的增加,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可以使用第一個人稱代詞“我”,這標志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孩子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并增進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的關鍵時期。這時,家長要主動為孩子營造環境,在父母的監護下,讓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務,例如自己進食,自己收拾玩具等。隨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和活動協調能力的提高,到了三至四歲,就可以鍛煉孩子自己穿衣服、鞋子,而后逐漸讓孩子學會收拾床鋪、飯桌等。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敗感,反而失去了自信心,如果要求太低,則失去了鍛煉的價值。因此,只有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自己孩子的特點,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自己孩子發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獨立能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

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中學習行為的規則。或許有些家長看過梁家輝和蔣雯麗主演的電影《刮痧》,該電影描述了一對中國夫婦移民到美國的生活故事。電影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主人公許大同的孩子沖撞了一位美國鄰居的孩子。按照中國父母傳統的習慣,許大同為此登門向鄰居賠禮道歉。而美國的鄰居卻善意地拒絕接受,認為,應該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他們的問題,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這一處理方法的不同,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或許家長會替代孩子把問題處理得很好,但是,孩子無法從中感悟到自己哪些是對的,哪方面是錯的,從而失去了一次學習處理問題的機會。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許多的錯誤,父母可以讓孩子去體會錯誤的自然后果,而后讓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自己反省自己的行為之后,就能夠學到行為的規則。例如,當孩子不再拉著父母的手,開始能獨自在馬路上行走時,父母在高興之余,要教導孩子遵守交通規則。各種規則的學習,是獨立性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孩子意識到獨立并不是為所欲為時,他的自我意識就能與社會意識緊密聯系在一起。“獨立”(independence)并非與世隔絕,并非孤立,相反,獨立為了是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inter-dependence),也能夠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父母對孩子要給予示范和鼓勵,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當孩子第一次面對陌生的環境或新的挑戰,總會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這是很正常的。這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適當的示范,鼓勵孩子克服困難。例如,全家人到公園游玩,一個5歲的孩子不敢像其他人一樣走過一座獨木橋。這時,父親示范給孩子看怎樣把握平衡走過獨木橋,而后,在橋的另一端伸出手鼓勵孩子自己走過來。父親伸出的手,既是對孩子的鼓勵,也是給孩子一種安全感。孩子在父親和家人的關注和鼓勵下,自己慢慢走過了獨木橋。孩子每克服一次困難,就增強了一份勇氣,也提高了一份獨立的能力。給孩子示范和鼓勵,是為了激勵孩子,也是為了讓孩子明確努力的方向,為孩子的獨立發展提供必要的引導。例如,孩子在學習騎自行車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把握平衡的動作要領,逐步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動作。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愿,學會做出決定的方法。獨立的行為其實只是獨立意識的外在表現。就獨立性而言,獨立的思考和分析才是獨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歡替代孩子做決定,例如,早上上學前,孩子要穿什么樣的衣服,父母已經準備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動腦想問題。其實,我們只要稍微轉變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例如,孩子早上上學前,如果父母準備兩套衣服,問孩子今天想要穿什么衣服,這時,孩子就會去考慮選擇哪種顏色,哪種款式的衣服。其實,孩子穿什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參與到了做出決定的過程之中。當孩子習慣自己思考時,孩子的獨立性就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這也為孩子今后的獨立發展奠定了最牢固的基石。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是持之以恒的過程,也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努力。父母的使命是為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不僅僅有濃濃的親情,還有清晰的自我,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勵,這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愛的真諦。

最新評論

驗證碼 換一個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誠聘英才- 法律聲明- 聯系我們- 手機版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