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險情不斷。 自2010年7月31日我市遭遇特大洪災以來,從當時情況最為緊急的大湖街道到緊張忙碌的市防汛指揮部,從受災嚴重的臨城、森工街道到鐵路紅房、白房、西小溝、干溝子、火車站、臺興村等地,到處都能看到臨江電視臺女記者們忙碌的身影。 抗洪搶險期間,臨江電視臺全體女記者和男同志一樣,拎著重重的攝像機,趟著冰涼的洪水,輾轉臨江市八個鄉鎮。她們置個人安危于度外,深入危、急、險、難的重災區,及時采寫拍錄下彌足珍貴的場景、畫面。 女記者杜超洪災期間被派往隨交通部門查看臨江市公路水毀情況,全天奔波在下林線,沈長線臨江至白山,八道溝段,由于暴雨使公路多處水毀,車輛無法通過,為了拍到最真實的畫面,她只得在泥濘的山路上往返取景,沒提防被毒蜂蜇傷,腳面迅速腫脹起來,疼的鉆心,但她堅持輕傷不下火線。 23歲的女記者王爽跟隨救援官兵到鐵路紅房搶救群眾,在一條胡同里,洪水不知不覺沒到齊腰深,但她沒有臨陣脫逃,咬牙堅持把采訪任務全部完成,跟蹤拍攝2個多小時,渾身凍得直打哆嗦。 女記者秦新麗娘家也受了水災,她沒有時間回去看,愛人單位忙,兒子小沒人照顧,可她卻駐扎在六道溝抗洪一線,一去就是七天七夜沒回家。 新聞部主任關大偉雖然沒去一線采訪,但她帶病堅守崗位,不分晝夜,調配采訪,緊急組稿。播音員王曉慧、于銘慧各司其職,高效運轉,相互配合,趕制出大量生動鮮活的新聞和專題。 遲艷萍、龔巍、、、這些勇敢無畏的女記者們總是跟隨搶險人員第一時間進入現場,對災情、救災工作予以及時報道。遇到道路中斷,她們踩著積水、趟過淤泥乃至翻山越嶺也要過。面對隨時崩塌泥石流,不斷上漲的洪水,她們也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安危,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拍攝到第一手的畫面資料,讓觀眾及時了解災情,了解搶修進度,了解搶險等各項工作。 每天回到臺里,女記者們把手中的攝像機放下后,顧不上吃飯喝水,就氣喘吁吁地坐在電腦前寫稿子,到制作間剪輯片子,到了中午下班的時候,他們甚至忘記了下班,忘記了饑餓和疲憊,在最快的時間里把新聞播出去是她們共同的愿望。 在7月31日至8月6日為期一周的抗洪關鍵時期內,報道抗洪斗爭的《臨江新聞》稿件隨到隨發,七期新聞共播發稿件百余條,女記者們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面前,很多稿件和片子都是距離播出時間很近才趕制播出的。 洪災發生后,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女的女記者們沒有時間回到家中盡職責,吃住在單位,晝夜加班,幾天都沒睡個囫圇覺,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幾天中,她們用鏡頭記錄下了最真實的抗洪場景,報道了最感人的抗洪畫面,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對于凝聚民心、聚集力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困難的時候,在緊要關頭,臨江電視臺女記者是一只拉得出,叫得響、特別能戰斗的娘子軍。 8月7日,洪水已經退去,抗洪救災工作已經轉段為災后重建,但是臨江電視臺比前幾天更忙了,女記者們一上班就被派往全市各地,報道災后各項工作,全市各個領域又到處活躍著女記者們辛勤的身影。 巾幗風采,不僅體現在各個崗位上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更體現在危急時刻敢沖敢拼、勇于奉獻!從事新聞工作的女記者們在這次戰斗中,用她們的實際行動完美的證明了她們不愧為“巾幗建功”崗位上的耀眼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