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全市教育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在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市人大副主任王軍、副市長趙從軍、政協副主席孫永波及市直各部門負責人和全市各中小學校長參加了會議。 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杜崇全在會上作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臨江教育和諧發展”工作報告。他說:2008年,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教育文化為引領,以“生命化教育”為主題,在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下,通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市教育局被評為省級繼續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省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工作中期先進單位,教育局團委被評為白山市先進基層團委,建國小學被評為2008年度德育科研工作全國先進實驗學校。 一年來,市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保證區域內每個孩子平等的接受義務教育。全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036萬元,學校標準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教育經費實現了“三個增長”。2008年,財政預算內撥款11849萬元,比上年增長25%,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比例;生均教育事業費5192元,比上年增長23%;生均公用經費1331元,比上年增長36%。全市教育投入實現了“三個增長”。按上級要求開展了教師陳欠工資的統計補發和普九化債工作。免費義務教育各項政策得到有效落實。認真執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發放“一補”資金13萬元,對416人次住宿生進行了補助。2007年下半年免費提供國家級教科書,已收繳的國家級教科書費全部退還給學生。從2008年起,免除了省級教科書費,并實行部分教材的循環使用,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 市領導王樹平、胡春光、趙從軍及財政局、發改局等部門負責人經常深入到各中小學進行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各項工程建設提供了保障。2008年,校舍建設總投資2463萬元,新建、改造和維修校舍7.5萬平方米。高標準完成了全市中小學校舍數據庫建設工作。同時成立了臨江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設立了“扶困助學”基金,健全了扶困助學長效機制,召開了扶困助學啟動儀式,協調社會各界,落實扶困助學資金25.22萬元,對317名貧困學生進行了資助,城鄉貧困家庭學生就學得到有效保障。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等的接受義務教育。嚴格執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努力構建和諧教育。教育裝備逐步向標準化、規范化邁進。全年投資76萬元,新購置學生課桌椅5414套。投入20余萬元,為部分學校“老三室”更新了教學儀器,補充了實驗藥品。召開了全市遠程教育管理應用現場會,增強了遠程教育設備服務教育教學的能力,臨江農遠工程建設管理使用工作受到了省市領導的一致好評。 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一是教師隊伍結構逐漸合理化。2007年招聘的新教師已經上崗,2008年又招聘了20名師范類應屆本科畢業生,全部充實到農村教學一線。二是強化培訓工作。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質。三是深化“聯、幫、促”活動。開展了區域劃片教學研究、集體備課、下鄉支教、送課下鄉等活動,有兩名教師被評為省級支援農村教育先進教師。四是認真開展“一評雙考”工作。對全市1612名教師進行了專業技術考試,為今年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提供了依據。10月14日,吉林省教育系統干訓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臨江召開,快速、便捷、廉價的網絡培訓手段在全市推廣應用,翻開了山城臨江干訓工作的嶄新一頁,臨江干訓工作受到省教育學院領導的高度贊譽。 會上,市教育局紀檢書記陳憲峰作了教育紀檢監察工作報告。 副市長趙從軍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說: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在社會各界關心支持下,全體教職工銳意進取,教書育人,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成績顯著。義務教育實現了免除學雜費和教科書費的歷史性突破,補發了歷史上拖欠的中小學教師工資,積極化解“普九”債務,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齊頭并進,共同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在解決教育難點和熱點問題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保障了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 他就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強調指出:一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積極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積極推進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要關注民生,執政為民,認真解決群眾關心的教育問題,認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工作,全面提升教育行風建設水平。三要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切實加強對教育的領導,確保教育投入到位,確保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確保工作措施落實。 他最后要求全市教育系統將全面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廣大教職工要通過學習實踐活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用科學發展觀來解決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用科學發展觀來謀劃教育事業,突出農村教育這個重點,推進我市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